2008年10月27日 星期一

2008.10.04-參加若水國際[不插電]活動


本人前往參加2008年10月4日(六)由若水國際主辦(http://www.flog.org.tw/)的「不插電」活動,照片如右方,坐在最前面一排穿藍色襯衫就是我。

-「不插電」活動活動目的
1.傳遞若水新計畫概念給若水之友們。
2.若水與若水之友之間更直接的互動。
3.點燃若水之友們對公益的熱情!!!

-「不插電」活動活動時間
- 2008年10月4日(六) 14:00 ~ 17:00

-「不插電」活動活動地點
- 市長官邸藝文沙龍(台北市徐州路46號)

-參與人數
- 若水之友約300人

- 活動內容摘要
- 本次活動大致分三部份,第一部分為若水計畫說明,第二部份為分組討論,第三部份為問題與討論。

a.第一部份:若水和大家報告,把若水過去與未來的計畫和若水之友們分享。
b.第二部份:依計畫分組討論,各組負責人和有興趣的若水之友針對計劃做更深入的討論。
c.第三部份:各組回會場報告,把結論和其他組分享。若水之友還有疑問也在此提出,若水當場回覆。

- 活動流程

時間 / 流程
13:30 入場
14:00 張明正的若水願景(15mins)
14:15 王文華的若水計劃介紹(5mins)
14:20 社會創業家計畫(5mins)
14:25 公益創新者計劃(5mins)
14:30 社會企業的策略聯盟(5mins)
14:35 若水之友社群經營(5mins)
14:40 公益平台(5mins)
14:45 王文華說明新舊若水的不同(5mins)
15:00 分組討論:社會創業家計畫 公益創新者計劃 公益平台 公益社群
16:00 Convergence
16:30 問題與討論
17:00 結束活動

------------------------------------------------------------------------
- 社會創業家計畫

分組討論進行時,計畫負責人陳一強先生發現有幾項討論中常被提及的問題,整理如下:

Q.一般營利事業如何可以變成社會企業?
A.一般營利事業並非以解決社會問題為主要的企業使命或當初創業的初衷,因此可以透過實現企業社會責任(CSR)的方式從事公益。如果營利事業有心轉型成為社會企業,也可以用改變公司章程、治理機制、分割事業體、轉投資或合資的方式,成立社會企業,並以解決社會問題為主要的企業使命。

Q.若水資金退場時創業家是否會失去主控權?
A.我們暸解社會創業家與創業精神是社會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因此,在創投資金功成身退時,若水希望能與社會創業家充分溝通,並且在全盤考慮相關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的需求之後,達成資金退場或加碼再投資的共識。基本上,若水期許自己是「聰明」也是「耐心」的資金,希望能有效運用本身有限的資源、協助所投資的社會企業快速成長,以產生最大的社會影響力。

Q.若水對投資標的所佔股權的比例有無偏好?
A.若水將考慮每個社會創業投資案的特色,為其量身訂製所需的資金及股權比例。基本上,若水希望投資少數股權(不過半),但仍需視不同投資案而定,更重要的是,我們將參考歐美制度,建立社會企業可長可久的治理機制(如股利發放的上限等),進而滿足相關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對於該社會企業的期望。

- 公益創新者計畫

在計劃負責人李楓真生動詼諧地介紹過全新的「公益創新者計畫」之後, 可以看出大部分的若水之友對於「Part-time做公益」的全新做法都抱持著極大的關注和好奇, 期待透過分組討論時間, 拋出自己的想法和疑問與大家分享和激盪。

分組討論進行時,計畫負責人李楓真發現有幾項討論中常被提及的問題,整理如下:

1)「公益創新者計畫」當中「賺錢」的部分是以何種程度被期待的?
其實, 若水推出「公益創新者計畫」, 主要是希望降低做公益的門檻,提供上班族和學生一個Part-time做公益的機會。所以「公益創新者計畫」並不要求公益行動一定要賺錢, 當然, 如果在公益行動中能夠兼顧獲利, 以維持此公益行動自給自足地持續辦下去, 會是最理想的狀態, 也更符合若水最根本提倡的「社會企業」精神 !

2) 「公益性」如何定義?
公益性的定義其實很廣, 若水會評估這個公益行動造成的社會影響力有多大作為評選的標準。如果參加者可以在計畫中越具體地描述社會影響性, 將可以增加獲選的機會。

3) 公益創新者計畫和公益平台之間的關係?
因為若水的公益平台將會於明年初才完成, 目前公益創新者計畫會先於若水官網提供創新者和志工們提出計畫和交流,待明年初將會一併整合到公益平台上。

- 社會企業策略聯盟-InnovGreen

若水不只是要在台灣,我們是要在整個亞洲扶植社會企業,因此若水提供社會企業的顧問服務給越南的社會企業InnovGreen。目前主要有三方面的服務:

1. 財務方面:經營策略與財務方面顧問
2. 科技方面:運用先進科技應用在森林的保護
3. 社會方面:把台灣農林先進的技術與越南交流,有政策上的互動。與屏東科技大學合作,希望提升當地教育發展,增加社會影響力

InnovGreen為什麼是社會企業?
商業模式:和當地政府、農民合作:租地,種樹,輪伐,加工,這是一個有營收,自給自足的公司。

社會影響力:
1.在山地居住的居民普遍收入偏低,平均所得年收如低於300美金,就業機會對當地居民相當重要,有工作可增加農民收入
2.因為貧窮,因此為了農地當地居民會去燒山,破壞生態。但InnovGreen重新造林,增加環境保護

- 若水之友社群經營

若水之友包含非營利性組織,上班族,退休人員,學生以及各行各業對社會企業及公益有興趣者,我們都希望能和你有更深入的接觸,希望你能成為若水之友。

未來若水社群的經營會有新的作法,和你溝通管道有四種:

1.官方網站,全新官網已經上線,各種活動、資訊以及計畫的參與都在若水網站(http://www.flow.org.tw/) 。
2.電子報,若水將會主動的把活動消息及社會企業相關消息與若水之友分享(訂閱電子報) 。
3.電話溝通,更深入,更具交流性質的互動方式。
4.實體活動,若水將會定期舉辦活動與你見面,更直接的聊天,相關訊息都在網站上。

- 公益平台

在平台的分組討論中,我們除了針對若水的公益平台外,也邀請了
華碩科技吳沛霖博士分享再生電腦希望工程,
公益2.0洪綱懋分享公益平台的營運,
和Yahoo!公益頻道的專案駱經理分享Yahoo!在公益上扮演的角色。

與會的若水志工以及三位正在做公益平台的專案經理,
也針對"若水公益平台最重要的事情?"做了深度的討論和交流,
所出來的集體共識為:

1. 平台本身的"定位"很重要,這平台要給社會帶來甚麼樣的價值?
2. 需求端的定義要很明確,需求越清楚,要幫助的人才知道可以使力的地方。
例如: 華碩再生電腦會針對學校做不同的設計,考慮的地方包含網路卡的配置,讓小朋友可以上網。
簡易的繪圖軟體的裝設,讓小朋友可以設計自己的卡片和海報。
平台經營上對於需求端要投入心力,挖掘清楚透明的需求。
3. 供給端的經營重點在於要有穩定且有品質的來源。
4. 作為平台經營者,也要考慮到做為"仲介者" 或是 "協調者"的機制。讓需求端和供給端順利媒合外,也要能持續運作。
5. 平台除了定位外,也要考慮"永續經營"的方向,不要低估維持一個網站的營運費用。

希望若水的公益平台,以及正在運作的平台,都能考慮上面的集體共識,讓平台能發揮其真正的效益。

- 世界咖啡館

10月4日活動當天的分組討論活動,除了三項計劃的深入探討交流之外,同時利用世界咖啡館的形式開闢了另一區討論,主題為「假如你是若水的執行長,如何在台灣促成成功的社會企業?」。現場聚集了有興趣的來賓60位,經過了兩輪熱烈的討論,最後凝結出兩項最多人贊成要做的事情為:

1.重塑若水願景、使命及定位
2.要找到對的人

以上內容為10月4日「若水不插電」活動的文字記錄
幫助當天參與的朋友們回憶活動過程
本文為轉載發佈的資訊,原文刊載於http://www.flow.org.tw/news/somethingNewsShow/13